近日,四川省2025年(第十一届)大学生原创微电影大赛评选结果揭晓。我校文学与传播学院推选的多个作品,从全国及海外67所高校的477部决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共荣获论文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以及导演类二等奖1项,整体表现优异,展现出学院在学术研究与专业创作融合育人方面的扎实成效。
在本届大赛竞争尤为激烈的论文组别中,我院学子展现出较强的学术洞察力与研究能力。陈思宇同学撰写的《竖屏微电影之维:范式升级·审美重塑·价值延伸》荣获论文组一等奖;卢艺同学的《红色微电影<在场>的情感共振、技术赋能和圈层突破》获得论文组二等奖。另有四篇论文获得三等奖,分别为:陈思宇与卢艺合作的《数智时代古典诗词微电影的意境营造与情感表达》、刘忠悦同学的《微电影矩阵在“大香格里拉”(川西)生态旅游品牌建构中的作用》、李佳同学的《“微电影+电商直播”:数字时代下的四川农特产品的影像化营销新路径——以蒲江丑柑为例》,以及李雨洁、黄香菊、兰丹、黄云娇共同完成的《镜中之茶:微电影作为茶文化微剧场的诗化表达与价值升华》。这些成果充分体现了我院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研究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创作实践类作品方面,我院学子同样表现突出。涂烨同学执导的作品《火线》,凭借对叙事节奏的精准把握与视听语言的娴熟运用,荣获导演组二等奖,体现出学生在影视创作方面的综合素养与艺术表达能力。

本届大赛中,刘清花老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刘清花老师注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融合多学科研究方法开展研究与实践,助力学生专业能力提升。

此次获奖是文学与传播学院长期以来坚持“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育人理念的集中体现。学院在夯实学生人文社科理论根基的同时,依托系统化课程设置、学术训练及实践平台,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能力与实操技能,有效推动了学术研究与专业创作的互动共进。
四川省大学生原创微电影大赛作为一项已成功举办十一届的高水平专业赛事,在省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并辐射全国,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推动影视传媒领域人才的培养与交流。我校学子在本届大赛中的卓越成绩,既是对他们勤学钻研、学以致用的充分肯定,也充分彰显了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成效。
二审:成立 终审:曾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