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5日晚,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院长杜松柏教授在莲湖校区学术报告厅B厅为文传学子带来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的主题为《古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文学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彭金祥教授主持讲座,文学与传播学院姚春老师等20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讲座。
讲座伊始,杜松柏教授用三段论的方式,梳理了古代文人对闲适生活追求的观点。杜教授从闲适的美学特征、古代文人对闲适的追求、现实意义三大方面分析入手,展开了对中国古代文人闲适精神的讲述,并详细解读了闲适的含义与由来。杜教授讲到,“闲”是中华民族先民审美心态的鲜明特质,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先民们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文化素质和“优哉游哉”的生活情调,指出这表达了与天地相交流、与日月共作息的自然观和生命观;忙中有闲、弛张适度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情调;对君王、权力的蔑视和高度自信的处世态度。另一方面,杜松柏教授在谈到“闲” 时,举出其反例“忙”,阐明“忙”本义“惊异”“惊恐”,引申为“忙碌”。从哲学美学方面看,“忙”体现出阳刚之美;“闲”体现阴柔之美。同时,杜教授鼓励同学们学会经营自己的人生,在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后,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时间,真正做到劳逸结合。
接下来,杜松柏教授详细诠释“适”字之意,在《说文解字》中“适,之也。”有走、去、往的意思,女子出嫁,也称为“适。“适”的“适合”、“舒适”、“适意”等诸多含义,分别构成了“物”、“身”、“心” 三个层次的语义场,充分展示了古人不断提高的审美追求。而关于身心之“适”,《庄子》中有精辟论述,分别是“适心”“适志”“适亲”“自适”四个层次。杜松柏教授以庄子为例,对庄子的闲适思想进行了深刻的解析。先是庄子对闲适价值的肯定,表明为名利劳碌的无意义、“有用”的害处和养精神的重要性,且从正反两方面肯定了闲适的价值;然后通过闲适的途径,即“游”、“忘”、“化”获得精神的自由;最后“心斋”、“以明”、“撄宁”、“心闲”等概念,都是描述空明安闲的心境。
谈到庄子闲适思想的意义,杜松柏教授认为,庄子的闲适是一种审美的生存方式,是一种自由超越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种艺术的境界。通过对古代文人闲适生活追求的讲解,杜松柏教授强调“闲适”的现实意义,在封建时代的束缚下,古代文人难以实现梦想,而同学们面对当今浮躁的社会,我们应该学会保持定力,保持自己的赤子之心,留下个人空间。而对于我们现代文学艺术,在表现宏达主题之余,还要情感纯真,追求美学。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杜松柏教授带来的此次讲座让大家受益匪浅,也让大家对“古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了解。
撰稿:孙婉鑫 审稿:彭金祥